当前位置:中国社科金融网 >> 文旅纪实 >> 浏览文章

科技+文创 让北京玉渊潭“萤火”闪烁“落樱”缤纷

来源:中国旅游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20日 点击数:

8月16日晚,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公园的樱落花谷区域灯光璀璨,北京公园文创产品创新实验项目——首届北京国际光影艺术季(玉渊潭站)正在进行第三次测试,为“万物共生”户外光影艺术沉浸式体验展8月20日的正式开放做好充分准备。浪漫飘落的“樱花雨”、自由翻飞的“萤火虫”、云朵下的“雨雾”体验、光影音乐交汇而成的“万物之塔”……夜幕下,一场充满创意的高科技光影秀将人们带入瑰丽的奇幻世界。

万物之门

科技助力 实现四季“赏樱”

玉渊潭赏樱,是北京市民和游客早春踏青的传统项目之一。据介绍,玉渊潭公园内共栽植樱花40余个品种3000余株,绿化覆盖率达到95%以上。樱落花谷以加拿大布查特花园为蓝本,春季樱花绚丽绽放,夏季鲁冰花盛开,秋季雏菊等宿根花卉争奇斗艳,冬季羽衣甘蓝亭亭玉立,形成独特的四季花卉景观效果。

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根据《北京市促进新消费引领品质新生活行动方案》要求,为更好地配合“点亮北京”夜间文化旅游消费计划与夜京城2.0行动计划,在海淀区商务局、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的支持下,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联手玉渊潭公园,主办首届北京国际光影艺术季(玉渊潭站)“万物共生”户外光影艺术沉浸式体验展。

本次展览光影秀的重头戏——全覆盖式官方特别秀“樱花雨”,使用各类设备近6万个,通过各区域、不同设备的编程一体化,滚动式呈现炫酷、动感的视觉效果,浪漫樱花似雪花般飘落而下,仿佛万物生灵伴随樱花雨绽放芳华,为观众带来一场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主办方表示,预计活动将持续到12月,这一基于城市公园景观打造的公园新文创项目,使玉渊潭公园可以四季“赏樱”。

本次展览中,为呈现完美光影艺术效果,主创团队选用了50000多个点光源、1200只仿生漂浮萤火虫灯具、上千平方米的LED屏幕、100余支仿生开合花朵等设备,呈现声光互动、动作捕捉、体感互动等特效。通过光与影、园林与科技、现实与梦幻的巧妙结合,打造北京夜间消费“文化IP”,为夜间经济地图再添新亮点。

互动装置.jpg
互动装置

多维互动 打造艺术体验空间

主办方表示,本次展览借助玉渊潭公园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进行艺术再创作,结合国际前沿科技手段和特效装置,包括灯光、雾森、激光、交互、影像、造景、音乐、表演等,遵循科技与自然完美结合的创作理念,借景构景,移步换景,虚实结合,将光影艺术在原有自然形态基础上得以完美呈现,形成城市公园景观户外沉浸式光影艺术体验空间。展览通过震撼的视觉效果、强烈的科技感、有趣的互动装置,激发参与者对艺术的体验,感受每一个光影作品带来的奇妙临场感。

观众可以感官全开地感受这个光影艺术世界。除了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还可以用手、用脚、用好奇心展开一次次小小冒险。

迎面飘来一个个乳白色的泡泡,伸手触碰的瞬间,泡泡变成一团雾气;用手指按动一个巨手装置的指尖,眼前的花海中亮起一条光的通道,通道尽头升腾起明亮的焰火……用脚踩踏特殊材料制作的地面,一层层涟漪会随着脚步散开;踩在一片云朵下方的圆形玻璃上,就能听到头顶一阵雷鸣,随后落下一点点细雨,最终成为360度的雨幕……

奇幻的光影世界令参与测试的媒体记者和市民不时发出啧啧赞叹,各种互动装置让大人孩子个个开怀欢笑,跃跃欲试。一位妈妈给家里的孩子打电话:“这里太美了!咱们视频一下,我给你看看。下回一定要带你来体验!”

跨界融合 传递“共生”理念

在“漫游”作品区中,游客可以扫描二维码,然后自拍或他拍,上传照片,可以在大屏幕上看到自己的头像渐渐融入宇宙星辰。“漫游”作品区的标识牌上写道:“人类永不停歇的探索,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留下了更多的印记。”

关于“漫游”作品的创意,本次展览的总导演马博介绍道:“具有现代感的光影变化、人机交互,强调参与的自主性,每个人成为艺术品的共同创作者。双重身份、双重视角的视觉经验转换,能够带来自我反观与思考。”

“每一种生物包括人类都存在于一个相互独立却又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之中。走进‘万物共生’,万物与你我共生。”马博说,主创团队将戏剧创作与当代艺术策展理念融入户外光影艺术之中,形成“展与演”的结合,运用海洋、森林、花界、大地、万象等不同元素,构成万物之门、源启、萌芽、衍生、雾影、花海等15个作品区,彼此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交融。

此外,本次展览的音乐作曲家着重发掘“万物”所蕴含的自然力量,将其抽象外化为音乐语言。通过大量试验性、探索性声音和乐器,运用世界音乐风格的曲式、节奏、音高、音色,融合展现“万物”——永恒之力的内在神韵。

据介绍,作为“北京消费季·悦动海淀活动”之一,“万物共生”户外光影艺术沉浸式体验展只在晚间开放,白天场地正常对外开放,供游客免费观赏游玩。晚间展览开放期间,主办方会采取措施有效降低音响、灯光对周边社区的影响。(图片由主办方提供)